本能情感道德审美 道德情感功能

笑点被承包了

弗洛伊德的艺术心理学

提升自我,让爱前行——诺贝儿红光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心理学培训(一)
弗洛伊德是古典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人格结构理论和防御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艺术创作的三个基本观点:

(一)艺术和宗教、道德、社会文明等一样都是起源于俄狄浦斯情节。在《图腾与禁忌》中,弗洛伊德独到的将艺术与民间传说、原始宗教联系在一起,深刻的阐释了艺术形象的心理象征意义。其中图腾崇拜中的塔布禁忌与俄狄浦斯的两大罪行完全一致,同时弗洛伊德认为宗教就产生于原始图腾崇拜活动之中。情爱的象征在艺术的所有种类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最清白无辜、习以为常的艺术形象后面,都隐藏着某种情绪客体。例如莫斯科教授耶尔马科夫曾用精神分析法莱解释果戈理的著名中篇小说《鼻子》。耶尔马科夫认为,鼻子是阴茎的替换象征:丧失鼻子的整个主题及制定这个主题的一些动机建基于所谓的“丧失生殖能力的情结。”这个情结与俄狄浦斯情结(父亲的恫吓)紧密相联:害怕失去阴茎或性的潜能。艺术中所有内容方面是以个体心理为先决条件的,它只反映个人心灵上的心理力量的变态。在那些艺术形象的背后肯定隐藏着某种独特的性欲情结,因此弗洛伊德认为艺术起源于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达.芬奇所作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受到俄狄浦斯情结的影响。

(二)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中都渗透或掩饰着作者变了形的欲念,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是“力比多”转移升华的结果。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一种“生活本能”即“力比多”,他认为本能的升华是文化发展的极其引人注目的特点,由于它的存在,科学、艺术、思想等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才在文明生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潜意识是违反道德和伦理的,因此必须放弃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满足的愿望而退缩回来,不得不从享乐主义原则回到现实主义原则;而想象的、幻想的王国却是一个避难所。艺术家的创作、艺术作品,是潜意识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同样是一种性欲冲动宣泄的方式。同时艺术家还用力比多的转移或升华来解释艺术创作的主要机制。这一点与精神病人相似,但又有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艺术家不仅能再自己的想象王国中创作,他也能走出自己的王国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按照弗洛伊德的思想,一切颓废的、宣扬性欲的作品,实际上是人的性冲动的一种表现。

(三)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与做梦的过程是相似的,艺术家是一群做“白日梦”的人。在《梦的解析》等著作中,弗洛伊德发现艺术家创作中的意识状态与梦有着惊人的一致。在梦的世界里,最为活跃和流动不定的总是与记忆相关的情绪化表象,而生动活跃的情绪表象也是艺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戏剧性”中,与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艺术活动和白日梦都是以幻想为特征,是艺术家内心欲望的满足和表达,把潜意识中的理想自我发挥到了极致。我很赞同弗洛伊德这个观点,艺术家就是睁着眼睛做白日梦的人,传世的艺术作品则是一个白日梦的符号。所以每当一位艺术家去世,全人类的一些美好的梦也随之飘然而去,于是我们感到失落,那是整整一代人的失落,我们经常纪念他,重温他的作品,不过是在记起一个梦幻世界的编织者,欣赏那梦的多彩多姿和斑斓色彩,重温他的作品,其实是在照镜子,通过艺术作品,我们看到自己的精神广度和深度,比较我们的灵魂状态。艺术家就是通过这些“白日梦”与欣赏者达到心灵的共识和沟通。

弗洛伊德以潜意识为基石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又完整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其间的许多内容都涉及到了艺术家极其创作活动的心理研究,为我们研究艺术心理学提供了大量的依据和理论基础。

以上就是与本能情感道德审美以及本能层次情感设计的相关内容,也是关于弗洛伊德的艺术心理学的分享。看完本能情感道德审美一文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